国内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杠杆平台_炒股杠杆真实操作

1956年钱学森分到一辆蓝色专车,全北京仅两辆,聂荣臻:赶紧换掉


发布日期:2024-02-20 04:11    点击次数:197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势力虎视眈眈下,高瞻远瞩的国家领导人带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咬着牙搞科技、搞国防。

得知消息后,钱学森也响应号召回了国,为了方便他出行,国家还特意为他指派了专车,可聂荣臻看到后,却马上要求换车。

当时钱学森等一批批有报国之心的留洋科学家,排除万难回到祖国。党和国家对科技人才百般爱护,给钱学森这样的待遇也并不过分,可聂荣臻为何要出言指责呢?

因为重要,所以珍视

每个月2000美金的收入,物理研究每个月1600美金补贴,美国每年给予科研项目基金5万美金……

一年10万美金保底,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43年能拿到手的收入,对于还在战火中煎熬的普通中国百姓来说,可谓是个天文数字。

那时的钱学森才三十多岁,已经凭借自身出色的才能,接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返聘,成为该院的助理教授,36岁已经是学院的终身教授。

他的导师冯卡门对自己的这个学生非常骄傲,直言年轻的钱学森已经青出于蓝,新中国成立之时,他已经坐到了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的位置。

美国海军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对他非常感兴趣,认为他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可以说只要钱学森待在美国好好发展,荣华富贵享受不尽。

但对于钱学森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祖国,他在美国学会的这些高新技术和自身强大的科研能力都是他为祖国新生准备的贺礼。

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待遇,钱学森准备取道加拿大飞香港回国,但却被美国移民局扣押。

打着钱学森已经掌握美国航空核心技术不可随意离开的旗号,钱学森被强行关押了15天受尽折磨,之后又经历了长达5年的软禁。

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早就关注到钱学森的回国请求,为了帮助这位科学家早日回国,领导人们也想尽办法。

1955年,周总理在跟美国国务院谈判时,与对方激烈交锋、据理力争,以11名美军飞行员俘虏作为交换条件,才让钱学森踏上了祖国的领土。

彼时陈赓创办了哈尔滨工程学院,钱学森回国的第一站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这里,当时陈赓直截了当地询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造出导弹?

“当然可以,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又不比老外矮一截!”

钱学森的话掷地有声,脱下西装换上朴素的军便装,钱学森马不停蹄的投入工作,他扎实的了解了祖国目前的科研水平,并很快给出自己的计划。

1956年带着自己初步起草的计划书他专门去拜访了毛主席,毛主席特意为他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两人促膝长谈。

那是一份《建立国防航天工业计划书》,让钱学森吃惊的是,主席不仅已经读过这份计划还吃的很透,对他要研究导弹并利用工程控制国防建设的设想大加赞赏。

在诸多计划中,主席对建立一直火箭军的计划特别感兴趣,在中央的会议上商讨后,决定由彭德怀划定研制方案,按钱学森的建议设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

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因此成立,钱学森成为第一任院长,当时分管科学技术工作的是聂荣臻元帅,两人因此结缘。

“半生戎马、半生钻研”,从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多年革命斗争的经历让聂荣臻意识到发展军事科技是第一要务。

在多年的抗战生涯中他一直注意培养照顾这方面的人才,并始终把军事技术提升当做重中之重来抓,毛主席也评价他“最具文化和智慧”。

55年后科学技术这块的工作就到了聂荣臻手中,彼时美苏已经拥有了核武器,聂元帅心心念念想让中国在这方面崛起,毕竟“落后就会挨打”。

对于钱学森他们这批人归国,聂荣臻非常的高兴,对于钱学森也极为赏识,他的科研能力有目共睹。

钱学森刚刚回国那会,由于政治上比较紧绷,为了防止帝国主义渗透颠覆,海外归国的人都需要通过层层审核。

爱才心切的周总理特意找了聂荣臻千叮咛万嘱咐:

“钱学森能回国太不容易了,他内心的爱国的,你一定要多关心他,不仅要支持他的工作,也要关心他的生活。”

聂荣臻早就知道钱学森是个“宝贝疙瘩”,根本不舍得他受委屈,马上登门拜访,由于钱学森在美国条件优渥,怕他受委屈的聂荣臻还特意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

钱学森回国前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国内条件不会太好,什么要求都没提过,他一门心思写他的计划书,根本没想到聂元帅会亲自登门,态度还这么谦卑。

“一切听从祖国安排。”

对于组织上的关心照顾钱学森内心很是感动,聂元帅看着这个“国宝”,爽朗的笑出了声,虽然对方没提要求,但他的关怀一刻都没有少。

无微不至的“后勤元帅”

“可不能亏待他,他可是个国宝!”从那天开始,钱学森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时不时见到聂元帅,也常听他念叨这句话。

为了让举家回国的钱学森没有后顾之忧,聂荣臻为钱学森特意安排了独栋单间,可钱学森为了科研方便非要去第五研究院挤宿舍。

研究导弹那些年钱学森常常工作到深夜,到了宿舍还不休息,打着手电筒还要看会书,没过多久人就消瘦了。

聂荣臻从他的身边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钱学森经常把午饭省一些下来打包,留在晚上看书饿了再加餐,原本口粮就少还要高强度工作,聂荣臻立刻就着急了。

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可不能让钱学森的身体跨了,可那时候大家都缺吃的,不仅是钱学森,他团队的科研人员都吃的很差,身体状况堪忧。

科技工作者每天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他们不仅要吃饱要休息好,最好还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营养品,可对于那时的国情来说几乎不可能。

聂荣臻为此特意去找了周总理,他知道不可能从现有的岌岌可危的粮食储备里再另行调拨,那样一定会迎来争议,坚持以自己个人名义在体制内募捐。

“我不能让科技工作者挨饿,我也不让国家给他们开后门,我个人想办法筹措,不给中央添乱,有些人要骂就骂我好了……”

聂荣臻的担当和胸怀让周总理非常敬佩,他认可了聂荣臻的决定,聂荣臻马上想办法为科技工作者们筹粮。

老百姓本来就在忍饥挨饿,也不能直接以权压人,聂荣臻硬着头皮跟各大军区开口,希望他们能帮助专家们。

本来聂荣臻以为这事会很困难,没想到各军区包括海军很快给他回复,他们号召战士们勒紧裤腰带为专家们省出粮食。

毕竟庄家们研究出来的武器就是为了更有效的震慑敌人,减少我方的死伤,共同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我们的战士们对聂元帅的请求给予最充分的支持。

军区捐赠的猪肉、海带、黄豆……被送到了研究院,辛苦转眼科学技术的专家们终于能吃上饱饭。

聂荣臻还特别优待钱学森,为他特别加菜了红烧肉,钱学森对聂荣臻的偏爱非常感动,但他还是把这碗肉拌入其他菜里,然后笑着告诉聂荣臻,大家一起吃更香。

除了让钱学森他们能吃饱饭,聂荣臻还时刻关心钱学森的安全问题,考虑到那时飞机事故率较高,聂荣臻命令除非他特批,不然不允许钱学森坐飞机。

对于钱学森的安全聂荣臻非常仔细,不仅是飞机,就连坐汽车他都要反复斟酌。

那时钱学森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仅要组建火箭导弹研究所还要培养相关人才,这样一个重点研究院的院长出门,还要跟群众一起挤公交。

那时候百废待兴,国家底子薄,接送首长的公车也只有3辆,钱学森科研任务重但要参加的会议又多,他的时间和精力耗在等公交上让聂荣臻勃然大怒。

他特意打电话给后勤部要求组织上为钱学森安排转车,直言他这样一个宝贵的科学家,如果在公交上遇到了危险意外,或是被特工发现得不偿失。

后勤部马上重视起来,特意为钱学森准备了一辆天蓝色的专车,这辆车从美国进口来的,看上去亮眼、乘坐起来又很舒适,在全北京也不过两辆。

1956年10月,开完会的钱学森和热情送别的聂荣臻握手告辞,就上了这辆气派的小车,刚刚还满脸笑意的聂荣臻看到车后马上就板起了脸。

等钱学森走后,他马上告诉秘术范济生要把这辆车换掉,不是钱学森配不上这辆车,而是这辆车太扎眼了,难免不被有心之人盯上。

聂荣臻跟跟着周总理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深知保密的重要性,一旦有人盯上了钱学森,这辆小车就是他们最显眼的目标。

工作人员闻言赶紧给钱学森替换了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聂荣臻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那时一些境外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在我国国内“搞事情”。

1958年日本间谍就曾潜入钱学森家中,1960年蒋介石曾排特工渗透,妄想刺杀钱学森等人,到了技术研发最关键的1964年,五院就出现了两次食物中毒事件。

这些事情都被国防部拦截,但也产生了一些危害,“防人之心不可无”,聂荣臻不仅给钱学森安排了全天贴身保卫,还准备了经验丰富的食品化验员。

这些保卫不眠不休的跟着钱学森,他们家入口的食物也都要经过“试毒”检查,并保留样本24小时。

聂荣臻的种种贴心安排都是为了让钱学森在工作上不分心,对科学的重视和对科学家的尊重,聂荣臻也时时关注钱学森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为他排忧解难。

信任和嘱托

五院刚成立的时候,钱学森是院长,日常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但按照流程,一些行政事务也要过他的手。

一次聂荣臻就发现,院里分管的家属幼儿园要添置一些桌椅板凳,财务人员拿着计划书找钱学森审批,这不是大材小用么。

加上那时候钱学森背着海归的头衔,不少不了解他的工作人员对他并不是很信任,凡事都找革命干部出身的副院长王诤将军,在研究上并不信任钱学森。

王诤在政治和革命资历上确实是个老资格,但说到五院的核心科学研究,他肯定没有钱学森的见解高明,这样下去是要拖累研究进度的。

聂荣臻曾要王诤和钱学森一起来回报导弹的试验进度,王诤按惯例汇报了很长时间。

而钱学森因为大家的抵触情绪,发言时间被压缩,也不敢多说,草草几句就结束了汇报。

聂荣臻马上意识到这事情苗头不对,他没有直接驳王诤的面子,而是客客气气的安排钱学森先回院里再找王诤谈心。

“王诤同志,你是老同志了,但这样的技术方面的汇报是不是让钱学森先讲,你先说了他有不同意见就不好开口了。”

王诤同志也是不是那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马上做出调整,今后每次工作汇报都让钱学森先发言。

为了让钱学森跟专心科研,聂荣臻把钱学森调任为主管技术的副院长,并和王诤商议让他多承担事务工作,两人在工作人员面前为钱学森立威,优先鼓励支持他。

聂荣臻常说“技术上的事情由钱学森主导,导弹你们只要准备好了,钱学森说可以发射,给我来个电报就行。”

就是这样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让钱学森不被政治环境影响,一头扎进科研中,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试验成功,隔年就是东风二号的实验发射。

那时导弹的研发我们的摸着石头过河,软磨硬泡从苏联要来了尔—2型近程地对地导弹的资料,苏联还不肯给其中的核心数据。

钱学森带着科研人员想方设法算数据,还优化了这款导弹的性能,但毕竟技术不成熟,在发射前谁也不敢说能不能成功。

参与研发的专家大部分都是海归,大家都很担心一旦失败会不会遭受非议,钱学森为此特意给聂荣臻打了报告,把他们技术上的顾虑和盘托出。

聂荣臻也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你们放手去做,失败了也没关系,绝对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聂荣臻深知,这是国产导弹最开始的萌芽,如果因为外力因素把萌芽掐断,我国的导弹事业很可能要停滞不前。

1967年东风三号发射的前,有工作人员疏忽,忘记打开通气阀门,燃料箱被真空吸瘪,看上去材料变形很不安全。

钱学森仔细检查后认为主体结构并没损伤,而且在发射时会因为染料使用自动恢复,主张继续发射流程。

实验基地的领导们考虑到之前发射失误想让这块材料修复后再发射,要求钱学森停止发射流程,并拒绝在发射命令上签字。

时间宝贵,海外势力对我国科技发展虎视眈眈,实验进程不能耽误,钱学森为此打电报给聂荣臻。

聂荣臻收到消息后马上坚定的站在钱学森身后:“按他说的做!”5月26日,东风三号发射成功,钱学森的精确判断让人折服。

正是有了老一辈的革命领袖们护航,钱学森他们才能甩开膀子加油干,他们努力的拼搏也让后来的“东风”系列成为国之重器。

聂荣臻爱护钱学森,更爱护跟他一起努力拼搏在科研前线的专家们,他深知这些专家才是国家崛起的希望。

搞两弹一星的实验基地,由于国家困难物资有限,到了荒漠里后勤跟不上,基地领导撤走了一批专家。

聂荣臻马上赶赴西北找到基地的领导,告诉他们当年一站时,英国全国范围征兵,让一位时年28岁的著名原子物理学家道莫塞莱在战场陨落。

那位科学家的凋零不仅是英国科学界的损失,更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损失,从此英国政府再也不让科学家去一线服役。

基地领导深感惭愧,马上把专家们请回基地,对于那些年大家习惯在研究所拉标语、大放革命歌曲的行为,聂荣臻也加以制止。

那时的人们喜欢搞这些轰轰烈烈鼓舞人心的形象工程,若是放在田间地头确实能激发劳动热情,但对于需要精密计算的专家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神仙来了也无法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搞科研,钱学森碍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敢明言,聂荣臻发现后马上出言制止。

他特意给中央写去报告,要求在精密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不得出现那些喧闹的形式,得到了中央的支持。

正是聂荣臻这样的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让钱学森他们都能把精力投入科研,那是研究人员团结起来一心报国的黄金岁月。

从东风系列到洲际导弹,再到中远程导弹,还有后来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钱学森带着这些科技人才攻关克难一步步实现了归国前的理想。

聂荣臻就像是他们的定海神针,为他们顶风冒雪,为他们排除万难,不少科研工作者都对他这样的领导感激爱戴,内心尊敬无比。

正是党的领导和信任,以及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中国如今才能挺直腰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真正的航天强国。

致敬先辈,铭记功勋,传承使命,再创辉煌!